n131567

标签: 俄罗斯时政

英国刚要把冻结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转给乌克兰,莫斯科立马甩出王炸?杜马主席沃洛

英国刚要把冻结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转给乌克兰,莫斯科立马甩出王炸?杜马主席沃洛

英国刚要把冻结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转给乌克兰,莫斯科立马甩出王炸?杜马主席沃洛金表示,英国要是拒不归还冻结款,俄罗斯就抄了伦敦方面的在俄银行金库。在俄乌冲突这个国际舞台上,一场围绕冻结资产的拉锯战正上演得如火如荼。英国眼瞅着要把那笔冻结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转给乌克兰,莫斯科那边立马亮出底牌,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放话,要是伦敦不还钱,俄罗斯就没收英国在俄的银行资产。这事儿一出,全球金融圈都炸锅了,谁知道下一步会怎么走?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爆发以来,西方国家就没少在经济上给俄罗斯使绊子。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成了他们的一大招数,总额约3000亿美元,主要堆在欧洲金融机构里。欧盟那边冻了2100亿欧元,英国也冻了大约260亿英镑。这些钱本是俄罗斯的外汇储备,用来稳经济,结果一冻结,就成了西方手里的筹码。起初,西方说这是临时措施,为的是压俄罗斯撤军。可随着战事拖长,他们开始打这些钱的主意。去年6月,七国集团开会,同意用冻结资产的收益给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。英国在这事儿上特别积极,从2024年起就推动相关政策。进入2025年,英国外交大臣戴维·拉米在2月公开讲话,主张不止用收益,还得直接没收本金,转给乌克兰买军火。这笔收益每年几十亿美元,本该属于俄罗斯,现在却被西方当成援助工具。乌克兰那边自然乐见其成,说这些钱能修基础设施,买武器。俄罗斯多次抗议,说这破坏国际法,可西方不理会。3月初,英国跟乌克兰签协议,承诺22.6亿英镑贷款,第一笔资金很快就到位,来源就是冻结资产的利息。3月7日,英国正式把首批7.52亿英镑转给乌克兰。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在社交媒体上宣布,这笔钱将用于加强国防。消息一出,莫斯科反应强烈。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·沃洛金当天就发声,说英国的做法是公然违反国际法,等同于抢劫。他强调,俄罗斯有充分理由采取对等措施,没收英国在俄罗斯的资产,包括能源股份和银行存款,总值数亿美元。沃洛金还说,英国必须归还这些钱,否则后果自负。俄罗斯外交部也跟进,指责英国的历史上就惯于通过殖民抢别人财产,这次不过是老毛病犯了。整个事件从英国转账到俄罗斯回应,只隔了几个小时,显示莫斯科早有准备。英国那边继续推进后续资金,欧盟也在协商怎么用这些钱投资国防装备。可俄罗斯列出英国资产清单,警告如果伦敦继续这么干,就别怪俄罗斯效仿。这事儿说白了,是西方霸权主义在作祟。英国带头用冻结资产援助乌克兰,看似帮乌克兰,实则是在延续冲突,破坏全球金融秩序。我们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对话,反对单边制裁。俄罗斯的反击合情合理,体现了新兴力量对西方霸凌的抵抗。欧洲内部也有分歧,好些国家担心没收资产会伤欧元信誉,导致外资外流。本来欧洲经济就问题多,这么一搞,恢复更难了。俄罗斯强调,用他们的钱打俄罗斯人,太不道德。全球经济全球化,谁家没点资产在外头?英国开坏头,俄罗斯自然要回击。长远看,这冲突考验国际规则底线。俄罗斯的反制可能推动多极化格局,各国得通过谈判化解分歧。美方政策有变,考虑让俄罗斯回SWIFT系统,缓解压力。俄乌谈判中,欧盟话语权小,若美俄谈成,欧洲得面对现实。全球商品市场盼解除制裁,重返俄罗斯能源领域,这对英国企业不利,因为他们在俄投资可能遭殃。总体上,英国冻结资产跟俄罗斯对峙,不是啥好兆头,得看谈判进程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在公开场合抛出一句重磅话,说俄方愿意让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
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在公开场合抛出一句重磅话,说俄方愿意让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
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在公开场合抛出一句重磅话,说俄方愿意让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这些大国一块来给乌克兰的安全打包票,这话一出口,目光都转向了东方大国,大家都在猜,中国会怎么接招。结果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听起来云淡风轻,只是说希望所有相关方都能及时掺和进来,早点敲定一个大家都能点头的和平方案,没直说要不要加入担保名单,这让不少人觉得有点出乎意料,因为按理说,这种大事通常会更明确表态。话说回来,要搞懂这背后的弯弯绕绕,得从俄乌冲突的根上说起。事情得追溯到2022年2月,俄罗斯大军压境乌克兰,理由是北约东扩威胁到自家安全,乌克兰想加入北约这事儿让莫斯科坐不住了。开打后,双方打了两年多,乌克兰丢了不少地盘,俄罗斯也付出不小代价。中间有过几次和谈尝试,比如2022年春天在伊斯坦布尔的那场谈判,当时俄罗斯同意乌克兰保持中立,不加入北约,还说可以让第三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,但最后没谈成,主要是因为乌克兰觉得俄罗斯要价太高,得割地啥的。打那以后,战火越烧越旺,西方国家源源不断给乌克兰送武器,美国带头,欧洲跟上,乌克兰军队用上了先进导弹和坦克。眼下,2025年夏天,局势又有点新动静。美国、乌克兰和欧洲最近在白宫开了个会,聊的主要是给乌克兰的安全撑腰。西方那边想组建多国部队进驻乌克兰维和,还让欧洲掏腰包买美国军火。这套路听着像是要把俄罗斯晾在一边,重新画全球地图,尤其是欧洲的版图。俄罗斯一看不对劲,拉夫罗夫就站出来了,直接在媒体面前说,安全保障得大家平等参与,不能把俄罗斯和中国排除在外。他还提了提2022年的那个草案,说可以拿来当蓝本,那里面就有让大国担保的条款。俄罗斯这步棋走得巧妙,一方面显示了对西方的不放心,另一方面拉中国下水,等于在说,我们信得过东方伙伴。中国在这场乱局里的立场一直挺稳当,从开战那天起,中国就没跟西方一块儿制裁俄罗斯,反而强调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。2023年,中国提出过一个12点和平计划,核心是停火、谈判、尊重各国主权,没偏向哪一边,俄罗斯觉得这靠谱,美国和乌克兰却说太模糊,没提俄罗斯撤军啥的,中国还帮着调解过中东的事。西方那边听到拉夫罗夫这话,反应挺慌的,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没想到俄罗斯会这么直接,公开邀请中国加入。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大国,也被点名,但他们更倾向于北约框架下的保障,不想让俄罗斯掺和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在访美时,还推销他的“胜利计划”,里面包括让乌克兰尽快加入北约,但俄罗斯一口咬定这是红线,欧洲国家忙着组团挤进谈判桌,怕自己成局外人。话说,安全保障这概念不是新鲜事,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里,美国、俄罗斯和英国就给乌克兰承诺过安全换它放弃核武器,结果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时,那些承诺成空谈。乌克兰现在学乖了,想要铁板钉钉的担保,最好是北约会员那种互助条约。俄罗斯拉中国入局的意图明摆着,一是分担压力,二是借中国影响力平衡西方。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在全球事儿上说话有分量。拉夫罗夫这话出口后,路透社报道说,西方情报部门在评估中国会不会动心,因为中国过去对乌克兰有过承诺,1994年就保证不威胁乌克兰的核安全。但中国回应没急着答应或拒绝,只是重申要包容性谈判,这让大家琢磨不透。分析起来,中国可能在权衡利弊:加入担保能提升国际地位,但也得担风险,万一冲突再起,中国得卷进去;不加入,又怕俄罗斯觉得不仗义,影响中俄联盟。这事的前因后果牵扯到全球大棋盘。俄罗斯想通过拉中国,打破西方主导的“战后秩序”,让多极世界成真,西方则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张到欧洲安全领域。乌克兰夹在中间,最想的是实打实的军事援助,不是空头支票,过去几年,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和导弹满天飞,经济上俄罗斯靠中国和印度买油气撑着,乌克兰靠西方援助续命。未来如果谈判真启动,中国角色可能关键,因为它能跟双方都聊得来,拉夫罗夫这句喊话,等于是把球踢给了中国,也给全球添了新话题。总的看这步棋走下去,大家都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聊,世界和平多一线希望,中国智慧或许能点亮出路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首次公开表示,俄方同意在平等基础上由中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
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首次公开表示,俄方同意在平等基础上由中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
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首次公开表示,俄方同意在平等基础上由中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等国家共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。对此,几天前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明确表示,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明确,将继续推动和平谈判,寻求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。这表明,中国对于担任所谓的“安全担保国”并不感兴趣。中国更倾向于继续作为调解者,而非承担战后安全担保的责任。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年多时间里,中国始终保持中立,致力于劝和促谈,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。因此,让中国为俄乌双方提供安全担保,与中国一直坚持的“中立”立场并不相符,甚至可以说有些“强人所难”。从长远来看,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,尊重各自的权益,并继续由俄乌战争背后的相关参与方担任担保国,承担更多的责任。只有这样,才能防止一些国家继续煽动冲突,并遏制战争的再次爆发。此外,西方国家似乎有意将不相关的国家拉入其中,变相逼迫它们选边站队,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转嫁矛盾。这种做法值得警惕,未来让中立国参与其中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。
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参加东大9.3阅兵仪式的概率:1、美国:概率40%2、俄罗斯

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参加东大9.3阅兵仪式的概率:1、美国:概率40%2、俄罗斯

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参加东大9.3阅兵仪式的概率:1、美国:概率40%2、俄罗斯:概率100%3、英国:概率30%4、法国:概率50%5、日本:概率0%6、德国:概率25%7、意大利:概率10%8、韩国:概率30%9、加拿大:概率10%10、印度:概率0%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?首先在俄罗斯,梅德韦杰
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?首先在俄罗斯,梅德韦杰
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?首先在俄罗斯,梅德韦杰夫绝对算是俄罗斯政坛的二号人物,即便是当前俄罗斯总理,其政治地位都远远比不上他,外界也一度盛传,将来普京退休后,就是梅德韦杰夫接班。而这次普京出去办事,是要到美国阿拉斯加,就当前美俄两国关系,明面上可是水火不容,针锋相对,甚至特朗普都派出两艘核潜艇,到俄罗斯附近海域进行核威慑。就像现代版的鸿门宴那样,普京在出发前,谁也不敢保证这次会晤是否顺利,普京未携带俄罗斯武装力量,又是否会突发安全事故,因此必须做好充足准备。一个大问题就是让谁来看家,这个人绝对是要有很强的声望,能号召俄罗斯人,同时能力要强,并且深的普京信任,选来选去,似乎也就梅德韦杰夫合适。毕竟他也是俄罗斯前总统,即便普京突发意外,那么在梅德韦杰夫的率领下,俄罗斯政局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,能有效应对各种国内外风险。而那些被普京带到阿拉斯加,被称为俄罗斯政坛核心圈层的人物,实际上恰恰相反,他们在普京的心中,分量和信任度,肯定是远远不及梅德韦杰夫的。
普京用的是替身?​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

普京用的是替身?​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

普京用的是替身?​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凛的俄罗斯大总统。​而那天到阿拉斯加的普京,言谈举止和现在的都好有出入,眼神躲躲闪闪,整个人紧紧张张,战战兢兢。这俩状态差得也太离谱了!8月15号去阿拉斯加见特朗普,普京全程绷着脸,记者提问还躲躲闪闪,连腿肚子都被拍得像在打哆嗦,乌方直接喊话“是替身露馅”;可转天在克里姆林宫开会,他又精神得很,说话掷地有声,哪儿还有半分怯懦?其实纠结替身没啥意义,普京这趟阿拉斯加之行才是真的“扮猪吃虎”。明着是冒险踏足西方地盘,实则算得门儿清——美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,逮捕令管不着;阿拉斯加离俄近,俄军导弹能罩着,还有三架专机、超强安保兜底。他带着大半个政府班子去,摆明了想拿停火换美国松制裁,哪怕没签协议,能顶着通缉令安全走一遭,还邀特朗普去莫斯科,这波已经赚了。大家觉得普京这趟阿拉斯加之行,是真的有“小心思”,还是单纯的外交操作?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
普京用的是替身?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

普京用的是替身?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

普京用的是替身?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,此时的普京才更像我们认识的威风凛凛的俄罗斯大总统。而那天到阿拉斯加的普京。言谈举止和现在的都好有出入,眼神躲躲闪闪,整个人紧紧张张,战战兢兢。两个人简直天壤之别。不过是与不是,都已经不重要了。毕竟阿拉斯加会谈已经结束了这趟旅程也算是完美结束,没有出现什么突发性危险事件。毕竟普京身份特殊,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,尤其是在俄乌战争最后谈判的关键节点上。而且从一开始普京对俄罗斯的部署战争,从东南部再到红军城,没有谁更能比普京明白这样的战略布局的意义,以及承接方法。因此普京的安危在此刻显现的尤为重要。不过至于真假,我们都不得而知。这场和谈最后的是否能成功,还在于泽连斯基是否接受和谈条件。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。问这话的,一看就是没上
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。问这话的,一看就是没上

很多人看不懂,说普京出去办事,为什么不带上梅德韦杰夫。问这话的,一看就是没上过班,或者说没在关键岗位上待过。你以为是去旅游团建吗?兄弟们齐齐整整,一个都不能少?错。这是把整个家底交出去的时刻。你出去拼命,冲锋陷阵,最担心的不是前面的敌人有多猛,而是家里会不会起火。谁能给你守着这个家?不是关系最好的,也不是最会说话的,而是那个有能力、有资历,最重要的是,你把后背交给他,能睡得着觉的人。当过总统,干过总理,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。这种人,就是定海神针,是压舱石。他不需要站在聚光灯下证明什么,他只要稳稳地坐在那里,整个屋子就塌不下来。这哪是冷落,这分明是最高级别的信任。你品品。
就在刚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宣布了2025年8月16日最新突发!特朗普与普京

就在刚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宣布了2025年8月16日最新突发!特朗普与普京

就在刚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宣布了2025年8月16日最新突发!特朗普与普京会晤临时变卦,原定"单挑"改成三对三"团战",美俄外交暗战火药味藏不住了!刚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官宣,原定今天在赫尔辛基举行的"特普二人转"突然扩容,美国这边特朗普带着国务卿鲁比奥、特使威特科夫组队,普京则搬出外长拉夫罗夫和心腹乌沙科夫撑场子。这波操作至少暴露三个关键信号:第一,美俄私下谈崩的概率极大,双方都不敢让领导人单独交锋,鲁比奥和拉夫罗夫这两个外交老狐狸坐镇,摆明是要把每句话都掰碎了较真;第二,威特科夫作为军控专家现身,暗示乌克兰战场和核武器问题才是真正的硬骨头,前两天俄军突然在哈尔科夫增兵的动作恐怕要摊上台面;第三,乌沙科夫这个普京的"影子智囊"出场,证明克里姆林宫对此次会晤极为谨慎,连最微小的细节都要严格把控。现在最紧张的恐怕是基辅方面——泽连斯基刚发声明要求参会被拒,美俄却带着全套谈判班子密谈,难道乌克兰的命运真要在这张六人桌上被私下交易?据知情人士透露,会晤现场安保级别已提升至最高,连与会人员的随身物品都要经过三重安检,这场闭门会谈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!
绝妙安排!普京赴美带的全是文官,没带一名武将,绍伊古另有大用 当普京的专机降

绝妙安排!普京赴美带的全是文官,没带一名武将,绍伊古另有大用 当普京的专机降

绝妙安排!普京赴美带的全是文官,没带一名武将,绍伊古另有大用当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时,现场的外交官们都愣住了——随行名单上竟找不到一个军方要员。这可不是什么疏忽,而是精心设计的信号:真正的谈判筹码,早就不在随行人员名单里了。想想看,一个以强硬著称的领导人,在如此关键的会晤中不带军方代表,就像拳击手上擂台不戴拳套一样反常。但反常即文章——或许这正是普京想要的效果:让对手猜不透他的底牌,而真正的王牌,可能正藏在远东某处的军事基地里。有趣的是,就在普京专机起飞前24小时,俄国防部突然宣布中俄舰队在太平洋启动联合巡航,052D驱逐舰、大型反潜舰实弹演练,航线直指敏感水域。而更耐人寻味的是,美国第七舰队同日紧急调整部署,两艘伯克级驱逐舰调往白令海峡——仿佛在无声宣告: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,军事威慑早已悄然就位。普京不带军方高层,或许恰恰说明了一点:真正的底牌,从来不在会议室里。普京这次带的五人,个个都是狠角色:外长拉夫罗夫,谈判桌上的“铁嘴”,财长西卢安诺夫,制裁战中的“金融盾牌”,新任防长别洛乌索夫,经济学家出身却让俄军工产能翻了6倍,总统助理乌沙科夫,会晤流程精确到分钟的“时间掌控者”,对外经济特使德米特里耶夫,带着千亿美元合作清单的“隐形杀手”。这阵容看似温和,实则暗藏杀机,拉夫罗夫能在谈判桌上把对手绕晕,西卢安诺夫能证明“俄罗斯经济根本不怕制裁”。别洛乌索夫则负责告诉美国——“我们的炮弹比你们多”,这是普京的“经济战+外交战”王牌组合。而最耐人寻味的,是绍伊古的缺席,这位曾经的国防部长、如今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,不仅没去美国,反而坐镇莫斯科,手里攥着俄军扩编18万人的计划,还负责协调朝鲜、伊朗的军事合作。普京不带他,不是不信任,而是让他做更重要的事——万一美国“背刺”,绍伊古能立刻启动应急预案,调集盟友资源,甚至直接指挥前线作战。阿拉斯加——这块曾经属于沙俄的"冰封前哨",如今成了普京的绝妙选择。白令海峡最窄处不过几十公里,俄军远东基地的战机随时可以升空接应。更妙的是,这片美国领土恰好是国际司法体系的"盲区",让那些想对普京"动手"的人只能干瞪眼。选择这里会晤,既不用看人脸色,又给自己留足了退路——这哪是谈判地点,分明是精心设计的战略缓冲带。美国以为选了主场,殊不知普京反手一记“历史杀”——阿拉斯加曾是俄领土,现在却成了美军基地,这地方开会,既提醒美国“历史恩怨未了”,又暗示俄罗斯“随时可以翻旧账”。特朗普急着要这场会晤,无非是想在中期选举前捞个“和平缔造者”的人设。他放话说“75%能成功”,但普京压根没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——俄军在前线一天都没停火,哈尔科夫方向还在猛攻。更狠的是,普京让文官团队把谈判议题从“乌克兰停火”硬生生拓展到“北极开发、能源合作、稀土开采”,摆明了告诉美国:“想谈也行,但别只盯着乌克兰。”这一手,直接打乱了特朗普的节奏,欧洲盟友更是急得跳脚——生怕美俄私下交易,把他们晾在一边。普京敢不带军方高层赴美,是因为国内有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坐镇,这两人在瓦格纳叛乱时证明了自己的忠诚,现在一个管军工生产,一个指挥前线作战。更关键的是,绍伊古手里还捏着“核按钮”应急机制——万一普京在美国出事,他能立刻启动最高级别响应,甚至寻求中国等盟友的支持。这种安排,让普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跟特朗普周旋。这场会晤,表面看是俄美博弈,实则是普京的“多维战”——外交、经济、心理、军事,全盘联动。不带武将,不是示弱,而是告诉世界: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早已自动化,前线不需要普京亲自指挥,谈判桌上也不需要将军撑腰。而绍伊古的留守,才是真正的杀招——他让普京进可攻、退可守,哪怕阿拉斯加是“鸿门宴”,俄罗斯也能稳如泰山。这场博弈,普京早就赢了第一步,至于特朗普接不接得住,就看他的团队有没有这个智商了。